2025年4月28日18时,长春光华学院文学院“盛德讲坛”第三次讲座在腾讯会议如期进行。本次讲座由文学院何俊杰老师主讲,题为“谈汉字汉语古诗造语”。何老师“立足汉语古诗本位”观,从汉字、汉语和汉语古诗三方面谈汉语古诗造语的特点、规律和方法。
他谈到,汉语构造“以形取象”、“以义取象”、“以声为象”、“会意聚象”和“形声意指示”的“方块”字特点,是沟通造字思维和造语思维联系的基础。象形如画、声律如歌式展现着汉语造字与汉语造诗的渊源关系。“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流观取象”的造字方法,对汉语古诗造语直观、联想和想象的先导。形音义结合的造字规律,使汉字中凝聚着“天人合一”“人本为主”的中华人文思想。
接下来,何老师介绍,汉字是整散互补、语块流动、声律和谐、气韵生动的语言,遵循因用制宜原则。汉语古诗造语,讲究文字单拼单成双、双扩双成四、单偶成奇、散言单句流块连续,成双结四式语块、单双变形语块流动。不同句形成不同散点,各散点句互相流动,构成全诗。因为诗的体制特点,汉语古诗造语重视单双缩放、语序倒错、阙略成分、虚实转化、结构紧缩等方法。
汉语古诗造语,受天人普世文化观念和文学形象、意象、意境审美文化观念以及诗体形式的制约。立象尽意、诸体句格、句式节奏、律绝差异、古近之分等,谐因特定的预设观念而呈现相应的特色和风采。
最后,何老师总结,汉语造字构语与文化审美是古人面对古代社会抒情表意的根基。汉语古诗造语的花繁叶茂,展示了汉民族生存土壤上诗语生长的特点和规律。他呼吁应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年轻一代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讲座内容全面、生动。参加学习的师生都表示,通过这次学习,对汉语汉字的认识又上了一个新高度,表示受益匪浅。
何俊杰:长春光华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系 副教授
供稿:仲凯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