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养成教育 > 正文

长春光华学院文学院鸿鹄养成教育学社开展课前十分钟活动第九期

【发布:林安齐 | 投稿:孙鹤莹 | 发布日期:2024-05-19 】

“中庸”意味着恒常,即在日常生活中始终如一地保持这种平衡状态。这种思想让我们认识到,真正的智慧并不在于极端的追求,而在于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和中道的实践。本周,长春光华学院文学院鸿鹄养成教育学社第九期《中庸》课前十分钟品读活动有序进行。

文学23402班的彭翔同学为我们带来对君子和中庸关系的解读: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就在于他们能够时刻保持中庸之道。他们既不偏激,也不偏颇,始终在正确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彭翔同学提到,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常常过于关注自我,而忽视了其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对此,我们应该谦虚地听取他人的意见,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观点。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也有助于我们建立更健康的人际关系。

IMG_257

导师李恒亮在聆听后评价,《中庸》这段节选很合适,对于大学第一年的学生们有着很好的正思的作用,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爱家精神。彭翔同学在发表自己的观点过程中,语言清晰,有自己的见解。

文学23407班的任荟莹同学在品读中强调了中庸之道的重要性:在人际关系、事业追求和生活态度等方面,都应该把握一个适中、恰当的位置,避免过度的极端和偏激。中庸之道是发自本性、自然而然的,也是至诚至善、符合道义的,其中容不得有丝毫的私心杂念。

IMG_258

 文学22406班的顾茜雅同学提到,“诚”是《中庸》的核心思想。“诚”是一切的基础,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才能感化万事万物。我们不全是圣人,但只要保持真诚,致力于某一方面,终究会在某一方面有所成,进而发扬光大。

IMG_259

 导师在聆听顾茜雅同学的演讲后对她提出建议:顾茜雅同学的这篇《中庸》心得体会强调了至诚的重要性,通过圣人和普通人的对比以及真诚对国家衰亡的重要意义,写的很有逻辑,观点易于理解,语言简洁明了,整体而言是不错的。

IMG_260

 在本次《中庸》课前十分钟品读活动中,演讲者们通过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递进,解读了《中庸》所倡导的道德修养是如何从个人内心延伸到整个社会的。这是一种全面的、系统的道德观,希望文学院的学生能够将这种道德观铭记于心,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正直和善良,以达到个人与社会的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