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养成教育 > 正文

长春光华学院文学院鸿鹄养成教育学社开展课前十分钟之国文传承活动第六期

【发布:林安齐 | 投稿:孙鹤莹 | 发布日期:2024-04-21 】

中庸为历代儒客遵循与推崇之道德标准,又称中用,意为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中庸指为人居于中正之道,不偏不倚,以自然的纯正人性提高自身修养、对待万事万物。本周,长春光华学院文学院鸿鹄养成教育学社开展第六期《中庸》国文传承活动。

文学23407班石佳硕同学对《中庸》中的部分章节进行学习分享。他提出,由真诚而自然明白道理,叫做天性;由明白道理而后做到真诚,这叫做人为教育。只有最真诚的人,才能将上天给予他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只有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别人的能力;进而发挥万物的功用,掌握万物变化发展的规律。做到这些后,就可以与天地同在,达到天、地与物三者并立的境界。

 

图片

同学们认真倾听,并由此引发现代社会的思考。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我们应该学习并继承发扬古人以真诚之心待人接物的美好品质,努力朝着《中庸》阐述的境界靠拢。

文学23405班羊兰萍同学根据“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一段落,详细讲述了“至诚如神”的内涵和意义。俗话讲“心诚则灵”,一个人做某件事达到了至真至诚的境界,忘我地投入,当然可以见微知著。人真诚到了极致,则心地洞明澄透,切入了“天人合一”,也就是老子所说的“虚极静笃”的境界。

导师对她的演讲做出评价并提出专业性建议:羊兰萍同学详细解释了《中庸》“致曲”的含义,了解到全力以赴、至真至诚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并且还联系到佛教、道家的思想观点,丰富了对《中庸》理解。

文学23402班王金青同学认为,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是人居于中正之道,以纯正人性提高自身修养、对待万事万物。人的修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贵在坚持,贵在严以律己。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学习《中庸》的高尚品格,学会锲而不舍、奋发进取,学会伸张正义、宽厚恤怜。

《中庸》告诉我们要学会冷静反省,从反省中得到阅历与教训,为以后的成功铺路。学会等待时机、慧眼明察,抓住一丝一毫的机会,不损失也不错过。随后徐薇薇导师对其演讲内容做出评语。

通过本周的课前十分钟演讲活动,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庸》带给我们的意义与价值。希望文学院的广大学子们通过学习,能够以至诚的态度不断进行道德修养,以达到自我完善的境界,努力发挥中庸思想在当代大学生人格完善中的积极作用。

文学院鸿鹄养成教育学社 供稿

撰稿:刘冠宏

编辑:彭首贵

文学院新媒体运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