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专业社团 > 正文

【专业社团】启梦文学社“以笔为援,以文抗疫”文学创作活动第十期展示

【发布:林安齐 | 投稿:邴天奇 | 发布日期:2022-04-12 】


面对吉林疫情的险峻局势,无数逆行者勇敢地站了出来。为鼓舞抗疫精神,展现新时代青年担当,启梦文学社举办了“以笔为援,以文抗疫”的文学创作活动。社员们紧紧围绕吉林疫情进展及相关事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充分体现了我们的抗疫决心、必胜信心、坚定恒心和对吉林早日“康复”的殷切期盼。

我们站在一起,战在一起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何韵

白衣战士战在最前线,数不尽的凡人英雄战在四海八方。

我们看不见你的容貌,但最美的你,在顽强地战斗着。在抗战一线“困了累了,倒地睡几分钟;渴了饿了,盒饭吃一两口”,艰苦的环境下,任泪水滴淌,任睫毛凝霜,他们的脸上却品不出一点后悔,而是始终笑着,仿佛在告诉我们:危难当头,只有咬紧牙关,乐观应战,才能给国家、人民带来希望。都说:“从前战争靠刀枪大炮,枪林弹雨出英雄;今天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白衣天使也光荣!”他们没有刀枪不入之身,却毅然决然地保护着我们,他们用心灵的温度,暖化人心,他们以赤诚的心拥抱希望,奋战在抗疫的一线!

人民警察为人民,人民警察人民爱,人民警察是危难时刻人民的保护神。刘乐是吉林省公安厅高速公路公安局梅河口分局指挥中心民警,接到任务后,奔赴“抗疫”一线;丈夫姜天时是长春市公安局经开分局环侦大队民警,接到勤务通知后,他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坚守疫情防控卡点。漫天雪花中,持续工作7小时,姜天时和同事领完盒饭,在雪地里吃了起来,这一幕恰被同事传给了刘乐,她只是笑了笑什么都没有回复。温暖的一笑,让人感动,让人泪目。他们默默奉献,坚守职责。负重前行,托起岁月静好。

莘莘学子用笔尖勾勒中国充满希望的蓝图。他们用文字拥抱希望,他们提笔为武,以文抗疫。伴随着网课的运行,吉林市第四中学举办了抗疫诗画展览,同学们各显其能,用诗与画的方式致敬一线工作者!同学们的抗疫诗画里处处洋溢着烂漫的幻想,他们欢悦的笑颜正如三月的鲜花朵朵,他们充满憧憬、希望的文字图画正是当下最大的力量。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自长春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来自江西、陕西、湖北、湖南、河南、山西、北京、四川、重庆、内蒙古、辽宁、黑龙江等省市和部队的医疗队火速驰援长春。他们克服一切困难,奋战在核酸采样、流调溯源、医护隔离、方舱救治等工作一线为打赢长春疫情防控保卫战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并肩作战。待到我们胜利的时候,待到欢笑回到我们脸庞,我们再赏净月风光,北国春城之美。

“疫情就是命令”,我们抗战着,用双手,用笔,用爱,用祝福...战出那一曲感人的歌。




盼常常有光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李想


看见光,追随光,成为光,发散光。

长春市疫情爆发得很突然,这次我也当了回疫情中的逆行者;身处学校,我积极响应了学校校团委的号召,报名加入了志愿者队伍,我很平凡,说不害怕那是假的,可我想为长春,为学校做些什么,在志愿者报名前我和爸妈聊了一下,他们都非常支持我,爸爸说:“这些事总要有人去做,如果每个人都因为害怕而退缩的话,那么谁来做这个事情?”没有人天生是英雄,只是刚好被需要,每一个为了战“疫”付出努力、作出贡献的人都是闪闪发光的。

执勤之初,疫情形势严峻,因为防护服脱下比较困难,化身成为大白的我六个小时不喝水不去卫生间,现在想一想也觉得自己很厉害,爸爸妈妈说我穿防护服的样子很好看,成长了,我想他们也会为我感到骄傲。现在长春市疫情已经得到初步控制,学校的防疫措施也非常到位,这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愿疫情退散,海晏河清。

志愿者这些天,我觉得我超酷的,第一次穿上防护服,第一次为抗疫执勤,我想这会是我一生中很值得纪念的日子,虽然很累,但是心很纯粹,我会记得这段众志成城的时光,疫情教会我最大的道理就是:做你想做的,做你能做的。我也算是历史的参与者啦!

一直觉得守护这个词分量特别重,是为了所爱之人心中熊熊燃起的信念,是磐石压身也要咬牙坚持的责任,是危难关头前的坚守,是舍己为人的保护,小到家人朋友,大到国家人民,每个人都在竭尽全力地守护着这片大地,洒满爱与希望,这世上可能确实没有超级英雄,不过是无数人都在发着属于自己的一份光,然后萤火汇成星河。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中发一点光,凭借这样小小的力量,愿我们都能成为伟大的人。继承先辈的意志,我辈当自强。


我们每个人就像不同的星光一样,每一种星光都有不同的颜色,但我们都在努力闪耀着,我辈定当星光闪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明天还会来,明天还会在,盼望着,相信着,坚定地一起向前走!我们相信前路光明,阴霾终会散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期待疫情过后平安的长春和所有人!战“疫”必胜!

华灯初上,终疫散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陈艳

华灯初上,国泰民安,正是春暖花开季,恰是拨云见日时。——题记

三月,本是烟雨江南,坚冰破碎的时节,然而江南的雨不停,长春的冰不破。大自然也许是预知了这一灾难的来临,也筑起了坚强的屏障。自2019年起,“新冠疫情”像空气里的小颗粒,像饮用水里的矿物质,像食物的营养物质般时常环绕在我们的身边,无影无踪地存在着。它像是大自然孕育出的一个顽皮小孩,时而心情舒适,稍微安静;时而却大发雷霆,给人类措不及防的沉重打击。不幸的是3月初,这个顽皮的小孩在东北发起了脾气。

恐惧就像一个无形的毒药,不断地侵蚀着人的内心。“今天又破防了,早上我姥姥给我打电话让我注意安全……”“我妈早上给我打电话说家里小区封了……”“没事的,别担心,我们都很安全……”朋友们不断地用手机传着信息,冰冷冷的文字背后也许是一颗颗焦虑不安的心和一张张泪眼朦胧的愁容。而正在此时,学校的一系列举措将大家心里沉重的石头缓缓落下:及时准备核酸排查,每日的核酸自测,实施寝室一人带饭,以及严格封校措施等,值得大家庆幸的是学校是安全的。家长们也终于把心放在肚子里了,虽然每日的关怀只多不少。

有一句话说得好:“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寝室楼下负责登记的志愿者们,在校园里奔波的导员和老师们,为了保证我们的饮食与我们同甘共苦的食堂阿姨和为了保证我们的安全坚守在门口的保安们。在武汉疫情期间,大家都被各个抗疫英雄、白衣天使所感动,但实际上,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英雄就在身边,志愿者们的身影穿梭在学校的日出和日落。那一个个校园里的“大白”们,有的甚至是刚步入大学的新生,他们穿着不合身的防护服在岗位上站了一整天,在看到国旗的一瞬间仍不忘挺直腰板,他们在校园的各处消毒奔跑;有的是即将面对着考研压力的大三大四的学长学姐,他们坚持自己的责任,在疫情来临之际,毫不畏惧,积极响应号召,积极志愿加入校园抗疫的队伍之中,成为我们最坚固的一道墙,庇护着学校这几千位学生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全校师生闻令而动,挺身而出。食堂的阿姨们本着“民呼必应担使命,抗击疫情保供应”的使命,坚守在食堂,在菜品供应不足时,阿姨们深感抱歉,用尽一切途径想方设法为学生们供应蔬菜和水果,只为保证同学们能够在学校健康的成长……

春暖花开之际,这一场战斗终于展现生机,一个月的奋斗,一个月的起起落落,一个月来,长春的爱不停歇,抗疫的战斗终将获胜,华灯初上,终疫散!

凛冬散尽,星河长明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丁月

吉林省疫情的突然爆发,让我想到了一个词--“多难兴邦”。多难兴邦一词出自《左传》--“或多难以固起土,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一个国家是否强大就要看当国家面临困难时领导者做出的判断和指引,困难能让我们强大,这就是“多难兴邦”啊。而长春光华学院的抗疫防控,深深打动了我的心,在这个特殊时期,感谢学校领导能关心到我们的思想政治,让我们受到了学校对我们的期望!中国加油!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一封封请战书,一枚枚红手印,写满了不畏生死,勇往直前的热血,它是一代人的“出师表”,它是一代人的“生死决”。

疫情当头,一批批医务人员请缨出战,有:“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先锋同志;有:“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有:“若有战,召必回”的解放军军人,等等。他们是伟大的,他们展现了华夏儿女的拼搏精神,他们突显了炎黄子孙的责任担当。疫情当头,我们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大爱无疆,国士无双。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73岁高龄的李兰娟院士,他们本该享受安逸,却再次选择挂帅出征。他们的实事求是,他们的敢医敢言,有他们,我们更安心。他们才是我们该要追逐的“明星”。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长春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采取封闭管理,是以长春的担当,护航整个中国的健康,在长春大街小巷,那些白色的、红色的迷彩服绘成了长春靓丽的风景线,是这些幕后默默奉献的平凡人,用他们的点点萤火汇成了星河,点亮了整个中国。

逆行出征,风雪中传递人间温暖。总有一些身影,让我们感动;总有一些步伐,给我们力量。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知道它的危害性巨大,但是面临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撑,既要做好核酸排查、日常监测的工作,也要做好心理疏导、舆情及时回应等工作,方方面面的工作汇聚起来,就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工程。

“老师,哪里有需要,我随时上。”“我有昨天的核酸检测报告,可以优先安排吗?”“如果可以,请把我安排到后半夜,毕竟我是男子汉,绝对习惯的!”疫情发生以来,我校志愿者微信群经常报名人数爆满,群内一句句真诚的主动“请战宣言”令人感动。他们中的许多人纷纷加入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当中,全力支持配合学校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白衣执甲,逆行出征。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疫情无情人有情。“逆行”的背后是责任,担当、奉献,在需要之时挑起担子,在风雪中传递了人间温暖。

同时,学校积极响应国家防疫要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普及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知识,教育学生打喷嚏时要主动掩住口鼻,及时洗手,提高防病意识。搞好学校各类场所环境卫生,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减少不必要的校内各种大型师生集会和大型会议等活动。开展手部卫生教育,各类场所应配备洗手龙头及洗手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

一代代新青年,一股股新力量,他们是国家的前途,他们是民族的希望。疫情当头,他们奋力赶往一线,有“基建狂魔,与时间赛跑”的青年突击队,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青年志愿者,有“言传身教,共抗疫情”的上阵父子兵,等等。他们脸上的勒痕是永不褪色的荣耀,他们留下的汗水是不忘初心的结晶,他们才是大学生该有的样子。

虽然我们每天只能呆在宿舍,不能像有很多经验的医生一样奋战前线;不能像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警察一样为社会维持秩序。但我们也能用我们所学得的知识,所拥有的能力去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听从国家号召,不随意走动;听从学校指挥,帮助宣传防疫知识。

中华泱泱万古长空,凝聚便是能让大鹏抟扶摇而上的一阵清风;绿水青山绝美画卷,凝聚便是其中华丽的一抹朱红;历史长轴绵延不绝,凝聚便是在那烟波缥缈处的一记翠柳。战“疫”的终点站,理应是温柔了岁月的碧海长空。


隔绝疫情,不隔绝爱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刘慧

疫情呼啸而过,摧残生命,既无情感也无言语。老子说世界是有规律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可他又沉默地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观于现实,如此贴切。我们祈祷奇迹能到来,时光倒流、病毒消失、亲人治愈。可是天道从来不偏不倚;一把利刃又怎么会有怜悯之情呢?唯有我们,才是希望本身,能够凭借坚忍不拔、顽强反抗的信念,走出深渊。

去往食堂,能看到我们的伙伴化身志愿者,提示我们注意人身距离,做好安全防护;在手机上,一场场钉钉会议,传达有序的抗疫举措,鼓励我们携手同行,共刻时艰;网课里,老师教书育人依旧、循循善诱不改;寝室里,每日不厌其烦地进行核酸自测,关照自己,也爱护他人。黑暗之下,一颗颗光点在闪烁着,是你啊,是我啊,是守望相助的我们。

纵“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我们也要做海中最汹涌的浪,被无数次礁石击碎,也奋起积攒力量竭力斗争,在每一次受挫中成长,直至壮大自身,成为淹没礁石的波涛。而我们的同胞,也一直秉承着这样的精神。“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妍妍春日,终有花开时,待到疫情止,共赏花团锦簇俏争春。

等疫情结束……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孟姚


“又带口罩了,又开始测量体温了,又开始做核酸了…”当疫情在吉林省肆意爆发的时候,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语。是啊,我们所有人的计划又变成了:等疫情结束。

2022年新冠病毒悄无声息地潜入吉林省,来到了我们身边,这不得不让我们感到恐慌。疫情愈演愈烈,我们被下了“禁足令”,封城、封校、封寝......之前觉得恐惧做核酸,但现在我们可以熟练地进行核酸自测。同样为了战胜这恶魔,无数人走上了战疫一线,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国之领导者,在参战;国之冲锋者,在参战;国之防卫者,在参战,筑起我们身边的无数防线。

逆行不独行,隔离不分离。隔离的是疫情,离不开的是爱。疫情发生以来,很多温暖故事不断诠释着这种共识。医护人员冲在防控疫情第一线,一封封心怀大爱的“请战书”让人泪目;公安民警坚守在交通要道、居民社区,用血肉之躯筑起防疫之墙;社区工作者自觉自愿扛起社区服务工作的大旗,挨家挨户分发生活物资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求;许多企业职工放弃休假,加班加点生产口罩、防护服等急需物资………这些如同寒冬里的一股股暖流,汇成防控疫情的澎湃力量。

身为青年大学生,我闻令而动,全力以赴投身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在我的稚嫩的脸庞上挂着些许的青涩,但看到的更多是坚定和期许。在学校食堂进行志愿服务工作时,我佩戴口罩,身着志愿服,按时工作,从不迟到早退。我的任务是维持食堂秩序,提醒同学们保持间隔距离,减少聚集,佩戴好口罩……在中午人流量很大的时候,我也耐心地提醒同学们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做好监督,尽管值班时间很长,我还是不敢有一丝懈怠,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2003年的非典,我还小;2008年的地震,我也不能做些什么;2020年的新冠疫情,我一定会和国家一起挺过去。

守得云开见月明,一切艰难的时刻终将过去。地铁将重新拥挤,街道将重返热闹。胡同里会重现早餐铺子,市中心依旧有歌酒霓虹。大爷大妈将重新热情地握手言欢,热腾腾的烟火气将重新从一个个小餐馆中传来。一切都会和往常一个样。因为爱与希望的传播速度,远超病毒。

冬已尽,春可期,待黎明破晓,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时,你我携手,相视一笑,看那人声鼎沸,鲜花怒放,笑声遍布山川。

等疫情结束……


本次活动调动了同学们的文学创作积极性,发挥了文学社在校园文化中的带头作用,营造了良好的文学创作氛围。同学们积极参与、积极创作、积极展示,为吉林抗疫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供稿:启梦文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