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专业社团 > 正文

【专业社团】启梦文学社“以笔为援,以文抗疫”文学创作活动第九期展示

【发布:林安齐 | 投稿:邴天奇 | 发布日期:2022-04-11 】

面对吉林疫情的险峻局势,无数逆行者勇敢地站了出来。为鼓舞抗疫精神,展现新时代青年担当,启梦文学社举办了“以笔为援,以文抗疫”的文学创作活动。社员们紧紧围绕吉林疫情进展及相关事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充分体现了我们的抗疫决心、必胜信心、坚定恒心和对吉林早日“康复”的殷切期盼。

平凡天使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马璎娜

2020年,一个名为“新型冠状病毒”的病毒造成了一场严重的疫情,席卷全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许多人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大家抵御伤害。本以为2022年会是疫情转好的一年,但由于人们面对疫情好转的疏忽和病毒的变异,疫情在全国多地又重新肆虐了起来。身处吉林省的我们,在这次疫情中见到了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事迹。

这次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的特性,吉林省在本轮疫情处于水深火热中,看着每天新增的数字,我们的心中都充满了不安、害怕,还有深深的担忧。然而在这担忧的同时,有那么一群人,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加入志愿者的行列,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一颗颗人心怀着对生命的敬畏,穿上那身白色的战斗服,投身于抗疫工作中。在这之中,有医疗工作者,有社区工作者,也有在校的学生志愿者。一个个普通人写下了对疫情的请战书,令人敬佩不已。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神明,他们只是一个个善良的、平凡的人,所谓的使命,是每个人心中的责任。

在医疗工作者中,他们日夜不休,采核酸,去方舱医院治疗新冠病毒感染者。在方舱医院治疗患者的医护人员,他们是距离病魔最近的人,面对着已经患病的患者,超负荷地工作,仍然坚守在一线,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将身心推到了极限,发挥着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挽救病人的生命。负责采核酸的工作人员同样也是辛苦的,他们每天的工作量巨大,吉林省的三月还是寒冷的,他们穿着薄薄的防护服,每天为人们做核酸采集样本,又要检测样本,机械性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即使身体不适也要坚持。他们坚守岗位,为每一位人民负责,日复一日地穿戴着白色防护服,连吃饭喝水都不能像平常一样自由。

社区工作者每日辛勤地走访,协助社区及时掌握群众需求,做好人员登记、体温测量、信息收集、人员隔离、秩序引导、分类筛查及物资代购工作。为隔离的人员送餐,有时还要帮助调理纠纷。大家都是普通人,每个有责任感、有爱心的公民都是疫情防控链条上的一环。

在校的大学生也没有闲着,长春光华学院的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参与志愿者工作,在食堂、寝室楼下、核酸检测采集点,都能看到志愿者们的身影。我也是食堂志愿者的一员,深知志愿者的辛苦,要在同学们打饭时提醒他们保持距离,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寝室楼下的志愿者们则要登记好人员出入情况,严格控制寝室人员出入实名制。而不是志愿者的学生们也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非必要不外出,每个寝室每天派出一人外出买饭和其他用品,出入严格佩戴口罩,不为学校增添不必要的麻烦。在学校要求的事情上积极配合,每天早晨即使没有早课也起床做抗原自测并上报结果。我所在的广播站为了安抚同学们的内心,舒缓同学们的心情,每天早中晚三个时间段都播广播,也会放一些舒缓的音乐放松大家因疫情紧张的心态。

光华的老师们也和学生一同在学校之中,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中。他们也十分辛苦,他们的家人期盼和他们共同生活,他们却为了光华的学生而坚守在学校,尽可能地满足学生们的需求,走访寝室,关心同学们身体和心理的健康,老师们的辛苦我们都看在眼中。我们的学校自开学以来就实施封校,在我看来是最正确的决定。在某些学校疫情肆虐,学生们人人自危的时候,光华的学子们在学校的保护下没有受到疫情的威胁,没有一个人感染病毒,这是学校、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希望我们能够早日共同击退这次的疫情!

通过多轮疫情,我认为在疫情到来之时,每个人都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听从国家和政府的指挥是每一个公民应该做的。做好自我防护,不给国家和人民添麻烦,主动上报行程,按规定自我隔离,不瞒报,不心存侥幸。听官方的消息,而不是听信谣言,每个人都要做到“不传谣不信谣”。我们做好应对一切的准备,祈愿国泰民安。

这次新冠疫情是一次教训,它警醒我们人类重新认识和热爱生命,敬畏大自然;它是一堂课,教会了我们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唤醒了人性的真善美;在疫情中,英雄们都是勇于挺身而出的普通人,在这时代每个人都肩负着重任。在危难之时仍选择义无反顾逆行,明明素不相识,却愿意为你赌上自己的性命,因为这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命运,无人可以置身事外。时间就是生命,这场战役经不起怠慢,只有各尽其职才能渡过这一次难关。我们并不是孤军奋战,我相信我们的国家一定能战胜所有困难,带领我们打赢这场战“疫”。

疫情小感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刘俊

山河无恙,因为有无数人慨然以赴。宿舍门前的红马甲志愿者在缠绵的雨里核对出入情况,白色防护服裹身的医生在微雪中为学生挨个排查,保安在空荡的街道对路过的车辆逐个询问缘由,老师们在电脑前想尽办法提升课堂质量,保证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不受影响….…他们忙碌的身影一帧一帧刻在脑海,挥之不去。
 没有了熙熙攘攘,没有了车水马龙,2022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疫情爆发在我的城市。这场突然爆发的灾难,把所有人都打得措手不及,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团结一心的精神不会改变,全体中国人民,都在支援我们,就如当年一样。这又是一场无比严峻的考验。
 我是个学生,一名长春光华学院的学生,在疫情发生的这些日子里,我每天都可以听到带好口罩,对所有人负责的广播声。疫情来势汹汹,感觉一切都按了暂停键。生活放大了感叹号,工作偏离了轨迹,操场上不再有奔跑的身影,下沉式广场湮没了欢声笑语,每一个脚印都在发酵,每一缕阳光都在焦灼。但!我们依然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疫情:不悲观、不鲁莽、积极坚定!随之而来的是我们的宿舍生活,老师和学生也依旧坚守着自己的角色,线上教学如约而至,在寝室里面有着认真上课的一道道身影,夯实着自己的专业知识。课余的宿舍生活也很丰富,最近几天学校秉持着严格防控的意识普查核酸检测,到了每餐时间,我们寝室会派出一位同学承载着全寝的“希望”去食堂打饭,吃饭吃饱饱可以忘掉很多烦心事。
 直到一天的落日下,我听见了广播里传来欢快无比的歌声,在落日下,这座城市似乎没有生病,他又重新变回我心目中的生机勃勃的城市。仍然记得几天前与家里人报平安,我对他们说,长春很快就会好的,学校也在努力地保护我们,不用担心我!母亲只是叹了一口气说,孩子长大了,让我不再操心了。看着这一幕,我突然心疼起来,在母亲眼里,我仍然是那个小宝贝,但是疫情让我知道,我是个学生,我要服从领导的安排,我不能退缩,我也要为疫情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长春,有一种力量,叫“行动力”;有一种关爱,叫“守护师生”;有一种信念,叫“战疫必胜”

疫情封控下的大学生活,是凭“通行卡”进出公寓,是一个人出门排队打饭,是每天都要进行的核酸检测,也是待在宿舍的日复一日,但宿舍这小片天地成为了我们肉体的防护墙、心灵的一丝慰藉。虽然与外界隔离的生活索然无味,但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的我们,一群积极向上的热血青年要抱着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心态去对待生活,拒绝emo才对。

疫情终会被战胜,而我们将会站在春日的光华里开怀大笑。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但在这个大时代下,每一个渺小的我们,都要全身心地感受和拥抱这个时代,要相信身处这个时代的每个人。里尔克曾说:“好好忍耐,不要沮丧,如果春天要来,大地会使它一点一点地完成。我们所做的工作,不会比大地之于春天更为艰难。”疫情终会过去,让我们静待春暖花开!

希望疫情能早日结束,春暖花开之时,我们一起看这万家灯火,走在川流不息的路上,看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耳边满是欢声笑语。愿疫情过后,海有舟可渡,山有路可行。

青山一道,共担风雨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刘婧

病毒在为城市涂抹黑云,而城里城外的人,想拼命为它洗刷。

----题记

三月,吉林,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们的心中蒙上了一层或恐惧或担忧的阴影,但爱与奉献终究会驱散一切黑暗,光明就在不远处。

【一】建设者的速度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山河铁臂摇。”疫情爆发之计,人心惶惶,但政府火速安排建设方舱医院,数千百名工人、志愿者,数百台机器,一刻不停地工作,他们和时间赛跑,和病魔赛跑,争分夺秒,不眠不休,短短几天就完成了工作。在疫情面前,这一帧帧挥洒汗水的画面,再度展现了中国速度,吉林速度,长春速度。“基建狂魔”美誉的背后,是要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念和必胜决心。

众志成城,这就是建设者的速度!

【二】逆行者的气度

“双眉紧锁为谁忧,鬓角银丝为谁愁。”有这么一群人白衣执甲,放下家庭,冲锋在前。高强度、高压力、高消耗在他们看来都不是问题,他们坚信的始终是:一身白衣,一生责任。

另外,在学校的我们也能在网上看见那些国家各地区的志愿者和医护人员也毅然赴吉林支援,同舟共济,迎难而上。这些逆行者们喊出了“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铮铮誓言,迈出了“舍我其谁”的傲骨步伐。

漫漫逆途,这就是逆行者的气度!

【三】无闻者的力度

“隔绝病毒,但绝不隔离爱”。作为身在长春光华学院的一名普通大学生,这场疫情让我们猝不及防,相之于恐惧和担忧,这场疫情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爱与温情。

在这特殊的时刻,我们看到了学校的领导老师为我们奔波劳碌。他们在雨雪天为大家清扫路面,为同学们输送日常物资,不时关注慰问关注大家的情况。日行万步就是他们的日常,也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实践。

我们体会到了学校食堂阿姨和后勤人员的辛酸苦楚,封校了,家回不去了,便带着孩子在教室打地铺,每天看着他们眼底的青黑还乐呵呵为我们打饭时,总是忍不住鼻头一酸。

我们感受到了青年担当。“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这时,在学校的我们都努力扮演好自己抗疫时刻的角色。或服从安排,居寝隔离,或加入志愿者,积极为大家服务,但不管是哪一个角色,我们都认真约束好自己,想为疫情的早日结束献上一份力量。

艰难之时,我们的心弦总会被这些点点滴滴的温情所拨动。总有一些人,即使生活不易,却心存大义;总有一些人,面对疫情来袭,却从未缺席;总有一些人,需要一起共渡,就从不减少丝毫力度……

众志成城,这就是无闻者的力度!

现在,春天已然到来,等战胜疫情之时,我们一定相约长春,去吃一口街边的烤冷面、尝一尝锅包肉,再去看一看净月潭美丽的春景……

青山一道,风雨共担。中国加油!吉林加油!




等待破晓,笑满山川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左颖

又是一年春天,本该是春光烂漫,但已“消停”了许久的疫情又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之中,“纵然山河有恙,不敌世间盛情”,冬之末尾,春之即来,万物复苏,生之鼎盛的美好画面的同时,却印着朦胧的灰色,此时蓝天依旧,绿草芬芳,唯独缺少了人的喧闹。当工人准备开工,学生准备上学,突来的疫情反弹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将多所城市按下了暂停键,城市静默了。昔日流光溢彩,车水马龙的街道商场变得空荡荡的了。

寒假悄然结束,学校生活又将开启,不料疫情又席卷而来,原本是春意盎然的季节,街上该是热闹之境,却只剩荒凉。没有硝烟,没有炮火,但这确是一场战“疫”,在吉林再次打响。犹记得三月下了好几场雪,雪白的一片,异常突兀,更添几份凄清与落寞。

面对这位不速之客的闯入,全城进入戒备状态,共克时艰。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校领导没有丝毫迟疑,迅速做出反应,把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科学指挥,统一协调。全校有序多轮核酸检测,筑起了疫情防控的坚固壁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许许多多的党员、学生干部主动请缨担当志愿者,维护核酸检测秩序,搬运分发抗疫物资,用实际行动阐释了他们不计得失,不计报酬的初心。万众一心,可歌可泣。

从日常封校到封宿舍楼,有效地阻挡了疫情扩散的步伐。这一切的成绩,离不开学校领导的英明决策,离不开敬爱的医务工作者,离不开食堂叔叔阿姨的后勤保障,离不开千千万万默默付出的志愿者。他们维持核酸检测秩序,清理卫生死角,宣传防疫知识,保证物资需求。大到学校,小到宿舍,所有人都坚决贯彻落实疫情防控的政策,学生干部更是以身作则,树立标杆。万众一心,共同抗疫的精神,破坏了病毒传播的温床,我坚信爱和希望比病毒蔓延更快,万物复苏必有时,疫去安来春可期!

疫情中没有孤岛,爱心将所有人紧密相连。在场战斗中,有无数人请战一线,也有无数人默默奉献。人民之担当,是正义,是为世界不平之愤慨。我们要高尚,要不在沉默中爆发,要不在沉默中灭亡。要在逆境中呐喊,要让一切努力变得值得。均可见,疫情中没有天使,没有超级英雄,而是一个个普通人拼尽所能地为民请命,贡献一份力量。无惧野兽般的黑夜,趟过黑暗,人间明媚。如今,疫情已经得到了得到了进一步的控制。梵高说过“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夜空之所以闪耀,是因为每颗星星在拼命闪耀,树之所以茂盛,是因为每一片叶子在努力奉献。而我们要相信疫情这场战役,也会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的努力之下成功。危机之中,往往孕育着希望。耕耘希望,常常会收获梦想。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约翰·肖尔斯说:“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在白衣天使的坚强守护和顽强抗争下,在全体人民共同努力之下,疫情即将消退,娇艳的鲜花将开遍大地,明媚的阳光终将洒满神州。再黑暗的夜晚,也会有璀璨的星河。冬将尽,春可期,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时,我们终将走过寒冬,春回人间,待黎明破晓,笑声遍布山川。

 我们在等,等一个春天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任晓轩

带着寒气的风把树上仅剩的枯叶吹的摇摇欲坠,路上没有丝毫行人与车辆的踪迹,整个城市仿佛被按下暂停键。

长春渐渐被黑夜笼罩,在漆黑的环境中,一股暖色的灯光从窗户中透出来显得格外突兀,温馨的小屋里有张柔软的小床,妈妈模样的年轻女人在唱着摇篮曲哄孩子睡觉。孩子在临睡前问妈妈“为什么这几天一直没有见到爸爸呢?”年轻女人神色一愣,淡淡的笑着说:“外面有吃人的怪兽,爸爸去打怪兽了。”孩子的眼神中透出激动,迫不及待地问:“那爸爸是大英雄吗?!”女人摸了摸孩子的头轻声说:“对啊。”等到孩子睡着后,妈妈悄声关门走进厨房,看着所剩无几的食材深深叹了口气。这些食材已经顶不住5天了,可是因为长春疫情的严重,食材缺少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在这种危急时刻,自己的丈夫还在外面冒着风险每天开着车为大学运输物资,年轻女人想到这里不禁低头笑笑。他不仅是孩子的英雄也是家人的英雄。

于此同时的一个大学的寝室里,电脑前坐着一个忙碌的身影,微亮的光映出一个男生疲惫的脸庞,为了不打扰室友的休息,他已经把电脑光度调到最低,这导致让坐在电脑前办公的他眼睛酸涩不已。已经连续一个月了,他身为班长又担任志愿者的事务。白天从早到晚都需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校园里运输物资、站岗、巡查。等到晚上又要补白天的作业和检查体温表。不过这些对他来说已经是平常事了,一边运输物资一边用蓝牙上网课是平常事,厚重的口罩让戴眼镜的他一呼吸就镜片模糊是平常事,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宿舍处理工作也是平常事。他在平时也是个调皮捣蛋的男孩,却在长春的疫情期间表露出成熟的一面。

办公室内的桌子上趴着一个瘦弱的身影,夜深了气温下降,但是她的身上还是只披着一件单薄的外套。窗外的路灯透过窗户映在她姣好的面庞上,清晰可见的眼下乌青让她更显得劳累。从长春疫情开始到现在,她已经快一个月没有回家了,别的教学老师都回到家中开网课,但是身为导员的她只能暂且抛弃家庭为学校奉献自己。她需要一清早就开始穿着防护服在食堂检查八九个小时,每天检查全院的体温表、健康码、核酸自测等是否正常,除此之外还需要抽出时间来为同学们开会。她明明有自己的女儿,却在这时把学生当成亲孩子,每天晚上去寝室看望学生,关注我们的身心健康,明明自己已经疲惫不堪,但是见到我们还是绽放出笑容。她的笑容能平复学生心中的不安,是学生被笼罩在疫情阴霾的下的一道光。

黑夜渐渐过去,不知不觉天空中洒下第一缕阳光,阳光照在树枝的嫩芽上,刚刚发芽的嫩叶展现一抹翠绿,像重生一般绽放出生命与希望,长春的春天,要来了......

本次活动调动了同学们的文学创作积极性,发挥了文学社在校园文化中的带头作用,营造了良好的文学创作氛围。同学们积极参与、积极创作、积极展示,为吉林抗疫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供稿:启梦文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