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工作 > 科研活动 > 正文

【盛德讲坛】22-23-2系列学习(三)|长白山大讲堂:新文科与中国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发布:林安齐 | 投稿:周治甫 | 发布日期:2023-05-10 】

为进一步落实我省《全面深化“四新”建设,加快推进本科教育提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深化文科教育改革创新,引领我省教育学领域专业建设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5月9日上午,吉林师范大学承办了吉林省新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长白山大讲堂”活动,以新文科与中国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主题,探讨中国语言文学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为中国语言文学发展总结新经验,谋划新思路、探索新途径。长春光华学院文学院组织汉语言文学、秘书学专业教师进行学习。

1edc099954aca2e95999850f00548ff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与秘书学专业教师进行线上学习

会上,全国新文科建设专家工作组组长、山东大学原校长樊丽明教授以《新文科建设:核心要义、宏观态势与微观机制》为题,围绕新文科建设的背景、核心要义、宏观态势以及新文科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论述。以融合化、时代化、中国化和国际化为核心要义,引领人文社科新发展;在工业格局已形成、教育教学“新基建”不断夯实、学理研究日趋深入的宏观态势下,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自主培养体系;从资源配置机制、协同共建机制、能力提升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四个方面,探讨新文科建设的微观机制,保障新文科建设举措全面落实。

未命名

樊丽明教授的分享

吉林大学文学院院长、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张丛皞教授以《新文科与中国语言发展的新趋势》为题,围绕中文专业新文科建设方向、数字人文在专业建设上的应用和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如何面对新挑战进行分享。张教授提出中文专业应与国家重大急需相结合,积极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确立跨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的方向,明确时代对新文科的要求,挖掘中文学科应用性功能。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建设上,顺应趋势,主动求变,树立学科科学发展观,创新性发展新文科,以适应时代发展。

2

张丛皞教授的分享

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孙艳红教授以《新文科与新课标:中学语文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构建》为题,对传统学科专业建设进行反思,提出中文卓越人才培养目标;建立思政引领、学科交叉、科技赋能的教学创新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在新文科和新课标相融合的情形下,探索中学语文教师的培养方法。

3

孙艳红教授的分享

会议上,专家们梳理了新文科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趋势,探索了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创新发展的新路径,对吉林省新文科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发展起到了扎实的推进作用。通过本次学习,我院教师对新文科的建设有了新方向和新思路。未来,我院将进一步加快创新,做到与时俱进、主动迎变,发挥自身学科优势,积极创新,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在推进新文科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发挥更大的作用。

Macintosh HD:Users:abc:Desktop:盛德讲坛22-23-1:9.2 第一次王健:盛德讲坛序.jpg

 

周治甫: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