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特色高水平学科建设、推动“纪录影像志”在科研领域广泛应用,7月11日,我校科研处在行政楼第一会议室组织召开“纪录影像志”的科研应用与学科建设研讨会。董事长康启鹏、副校长张勇、科研处处长张晓瑞出席会议并听取汇报,“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播”学科(群)学术带头人及部分骨干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张勇副校长主持。
会上,学科首席执行人谭宏姣教授汇报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播”学科(群)当前建设情况,回顾了上半年学科工作历程及取得的成果,分析学科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她指出,未来学科将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力争在文化保护与传播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将学科打造成为特色鲜明、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特色高水平学科。

“纪录影像志”团队介绍了现阶段视频媒资影像库建设成果,团队目前已经整理完成超过10万分钟的影像数据资源。该影像库的建设能为学科提供更多研究素材,促进学科群内部交叉应用,同时也能为教学提供丰富案例。未来,影像库将不断更新,形成动态资源库,为学科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研讨过程中,学术方向带头人孙桂林教授对“纪录影像志”在地域文化传播和学术研究中的独特价值给予充分肯定,并建议进一步做好影像志的定位,制定入库标准。康启鹏董事长指出,学科要充分挖掘影像志的文化价值,同时发挥学科群的多学科优势,做好顶层设计,打开国际视野,不断提升学科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正如张校长指出,下一步学科要深化“纪录影像志”与学科的融合互促,实现资源优势向学术优势的转化;要注重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发挥学校多学科优势,在民族民间文化传承方式和路径上不断探索创新;学科还将系统梳理影像志与学术方向的契合点,对影像志进行多维深度挖掘和应用。
未来,“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播”学科(群)将继续加强“纪录影像志”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加强校内外资源整合与共享,为学科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供稿单位 | 文学院
图片 | 戚娜
撰稿 | 丛冰梅
初审 | 谭宏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