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养成教育 > 正文

守正创新传文化 自强不息谱新篇(第十二期)

【发布:林安齐 | 投稿: | 发布日期:2024-03-30 】

大家好,我是本期青年之声的讲述者洪婉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文化沃土,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为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传统文化,唯有结合时代守正创新,方能让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大放异彩。
    文化因赓续而繁荣兴盛,传统因创新而历久弥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强调“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坚持守正创新,既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的内在要求。
    守正,意味着坚守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精髓。这包括尊重和保护文化的历史、传统、价值观等方面。守正的目的是确保文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防止文化的失真或变质。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阐释、研究及有效传播,积极寻求与现代生活的联接点,不要让传统文化束之高阁、被人遗忘。只有让民众真正明白传统文化的“正”是什么,才能知道如何去“守”。

创新,强调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发展和变革。通过引入新的思维、方法和技术,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创新可以帮助传统文化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例如,甘肃敦煌研究院与腾讯联合打造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河南卫视精心打造的《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幻游》等系列文旅项目,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掀起了文化自信的高潮,令全国观众心潮澎湃。

传统文化的守正和创新是辩证统一的,要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要在创新的前提下守正。传统文化的守正和创新任重道远,需要上下同心、同舟共济。传统文化发芽于民间、成长于民间,更应该在民间开花结果,广大民众要学习传统文化、沐浴于传统文化。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我们携起手来,传统文化一定会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坚持守正创新。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须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文化创新,创的是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辨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
    近年来,从故宫博物院的《千里江山图》系列文具、国家图书馆的《永乐大典》信笺等文创产品广受欢迎,到《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等蕴含中华文化气度风范的作品不断涌现,再到福建福州三坊七巷、广东潮州牌坊街等“老街巷”变为“新地标”,一个个案例无不启示我们: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产生活,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中华文化延绵不绝,奔腾不息。只有在弘扬传统文化中守正创新,去伪存真,推陈出新才能进一步增强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展示中国文化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文学院团总支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