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亦是我国历史上无数圣人五千年智慧的结晶。流传两千多年的《大学》同样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习总书记曾说:“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近期,长春光华学院文学院鸿鹄养成教育学社国文诵读活动持续开展中。
本周,各班的诵读经过循环,再次开启《大学》第一章内容。在开始的诵读环节,班内同学认真聆听演讲人诵读,感受儒家经典中蕴含的哲理,体会先贤论述的家国关系,探究家国情怀四个字的背后深蕴的与历史演变、传统文化底色、中国人生命价值等要素的内在联系。
随后,在谈论自身心得感悟时,汉语言文学四班的郭尚威同学这样说:只有从个人到国家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和进步。家国情怀,始终是贯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条主脉,几千年绵延不断,影响到从政治结构到民间心理的方方面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建构出了中国人家国情怀的独特精神谱系。
最后,导师在给同学的评语中强调,《大学》这篇文章对于大学学生们有着很好的正思作用,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爱家精神。在同学们各抒己见的过程中,也能够培养学生语言的条理性、逻辑性,有自己的主张见解。
本周的课前诵读,大家细心钻研,认真解读,表达出不同的见解。而经过反复阅读,同学们方觉《大学》既是成人之道和成功之学,也是儒家入世之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是学习,行是实践。脱离实践的方法论终将失去价值所在。唯有将《大学》中“立德、修身、格物、创新”这一认知事物的方法论付诸实践,我们所做的一切才有意义。